|__ 3.6 - 我想去交換
如果是已經取得交換資格的人,可以拉到 3.6.7 之後的小節。
3.6.1- 申請前的心理準備
1.中大的交換申請大致上從一年半至一年前開始,如果想要在大三時交換,大二上就要申請,而在此之前最好將成績(連申請當學期cGPA最好3.0以上)及語言檢定達到普遍的門檻,以免在期限內無法申請想要的地方或學校。
2.是個很看運氣、也很漫長的過程,尤其學校負責單位OAL的行政不太okay,而最後結果也不一定會如所願,建議大家放寬心看待~
3.可以有空就先去看看歷年各交換學校名額的Requirement以及排序分布
3.6.2-中大的交換種類
中大的交換種類大致分為三種:大學(U-wide) 學院 及書院,另外還有些系內強制的交換或特殊交換(如生命科學院與UC Berkerley合作的學術研究交換)等。其中前兩個統一透過學校申請,書院及其他交換依各自規定而有所不同,就不在此詳加贅述了。(問書院有申請過的學長姐~:)) )然後依照交換時間又可分為 Term1/Term2/Year 及 Summer Exchange,但全都是在同一時間申請!(2017-2018 Term 1 申請 2017-2018 Summer / 2018-2019 Term & Year Exchange,以此類推)
3.6.3- U-wide & 院系申請
學校網站:http://www.oal.cuhk.edu.hk/
很重要的downloads:http://www.oal.cuhk.edu.hk/cudownloads/,下面提到要在OAL網站上找的資料都在這。
需要事先準備的文件:語文檢定掃描檔、申請交換動機、兩個學校老師的聯絡資料(視為推薦)
(以2017/2018為例)
第一輪流程:
10月下旬學校會開放CUSIS上“exchange application"項目(下方有Exchange Application填寫小撇步可供參考)
-->11月初通知遞交成功的人並選擇面試時間(面試timeslot先搶先贏,事先會寄發email通知開搶時間,盡量第一時間登入,登記截止之後可以上CUSIS確認自己的時間地點,同時OAL網站上也有)
-->11月下旬面試
-->12月再開放志願更改
-->隔年1月中(1/17)公布composite score排名
-->幾天後(1/19)最後志願選填截止
-->1月底(1/31)結果公佈
-->接受或放棄offer須在兩天內完成
第二輪流程:
學校email通知*符合資格的申請人
-->開放CUSIS申請資料
-->通知第二輪分數排名及個人諮詢時間
-->3月中個人諮詢及決定志願
-->接受或放棄offer
*
3.6.4- Exchange Application Summary 填寫小撇步
Page 1 of 4
請注意個人資料有沒有update到最新,cGPA的部分CUSIS會自動帶入,不用管他。申請的當學期(Sem 1)成績會在composite score出來之前update,所以申請同時請好好認真讀書。
Page 2 of 4
托福、雅思成績如果填寫申請當下沒有,沒關係,請趕快去報名,並注意當年的最後提交成績日期,只要在那之前把分數填入、上傳成績單即可。
如果有申請日本、歐洲等地有語言要求的學校,請在此頁一併填寫自己的語文檢定成績。
下方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/ Employment的部分,請把它當成你的CV寫(or複製貼上你的CV內容),這些可能是面試時面試官問你問題的材料,請好好寫,並且清楚你寫了些什麼上去。
Page 3 of 4
這一頁就是你的志願頁。按Host Institution旁邊的放大鏡就可以看到所有選項。
每年熱門的學校目的地不同因此選填10個志願以自己的喜愛程度為原則,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U-wide/學院,同一間學校只能選一個時段有效,如下面例子:
要注意的是,這個系統已經自動設定好所有學校選項的條件如托福/雅思成績,如果你沒有fulfill該有的條件,這個選項就不會出現。所以如果你填application的時候是沒有語言成績的,可能就看不到所有選項。
你可以在OAL網站上找到“Admission and nomination requirement table”,上面有當年所有交換目的地選項以及需要滿足的語言成績條件。
Page 4 of 4
第四頁可說是最重要的一頁!首先interview attendance的部分,大部份人都會參加面試,如果cGPA夠高可以選擇豁免面試 (面試與否看每個人)。而面試是採一對三,一個交換過的學生一個OAL職員及一位教授,要注意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關於第一志願的資料~
(小撇步來了)根據小編連續申請兩年(?)的經驗,面試官非常喜歡問「台灣學生怎麼看香港」、「做為一個台灣學生,你如何做好香港中文大學的代表?」、「在香港的生活經驗及適應問題」、以及「港台差異」等等問題。除此之外,如果你在學期間已經有過「離開香港」的課外活動,很有機會被問「為什麼我應該把這個機會給你,而不是還沒出過國的人?」
Study Plan是面試時中面試官最重要的參考資料!申請動機、語言、如何適應及交換與未來計畫的連結是他們很看重的點!
(小撇步來了)申請動機絕對不能只有很空泛的「旅遊」、「名校」、「跨出舒適圈」,100個申請者應該有90個這樣寫,這樣怎麼differentiate你跟其他申請者?面試官怎麼問你問題?請把申請動機跟你對未來的規劃有所連結!例如考慮至當地讀研究所、你從事的研究在該校有著名學者而且你發現他有開課、你想去該國某企業工作等等。除此之外,許多大學都會在網上放他們開的課程,可以先去查詢並且找到一些「CU沒開的課」,表達你做足功課且「非去上這堂課不可」等。
Supporting Document請在此上傳你的語言成績單。
References需要兩個大學教職員的資訊,請在填寫前徵詢教授同意。(但一般OAL不會聯絡他們)
3.6.5- Composite Score怎麼看
在Composite Score揭曉那天,請回到Exchange Application Summary的Page 1 of 4,你會看到一個Composite Score(滿分100),接著請上OAL網站找Announcements for Applicants下方的Composite Score,從那個表上找到自己的Ranking。
填志願的時候可以參考往年的分發結果,一樣可以在OAL網站上下載,可以計算自己的排名附近大約可以錄取什麼學校。但每年的熱門地區不一樣,申請人數可能也不一樣,因此不會絕對準確,但仍有一定可信度。
3.6.6- 特別注意事項
1.在第二輪之前絕對不能接受兩個offer(大學及書院)!如果想在不同學期去兩個,只能先放棄學校的參加第二輪(但只能選剩下的名額)不過分數會被先扣20%
2.之前參加過暑期U-wide (其他不計)交換 再次申請任何交換 分數都會先扣20%
3.每位學生最多只能參加一次由OAL負責的暑期交換 及 一年的學期交換 科系自己的或是書院的不計在內
3.6.7- 交換前的注意事項
交換申請通過需要申請中大的休學,如果有收到移民署的相關信件請不要緊張,可以參考此篇臉書PO文。
本條創立於2017.06.07,最後更新於2018.01.31。
Last updated